|
成大頒40萬獎金 表揚5位論文發表國際頂尖期刊教授
成大新聞中心
成功大學學術表現向來優異,近兩年來多位教授的論文登上Nature、Science頂尖國際學術期刊,為鼓勵及肯定教師在教學之外又耗費心力投入研究,為學校帶來極高榮譽,經「鼓勵發表國際頂尖期刊獎勵」審查會議通過,將頒發新台幣40萬元,並在教師節慶典公開表揚5位傑出教師。
成大105年各學院共推薦6位教師6篇論文、研究發展處也主動搜尋出論文期刊影響在30以上的國際頂尖學術期刊2位教師2篇論文,總計8位教師8篇論文,決選後選出5篇論文5位教師。
5位獲獎教師分別為,醫學院臨床醫學研究所教授沈延盛、生科院生命科學系助理教授陳一菁、理學院光電科學與工程學系教授郭宗枋、醫學院臨床醫學研究所專案助理教授Michael W.Hughes、醫學院內科張定宗教授。
陳一菁助理教授研究發現,短時間與長時間的氣候變異(如日溫差與年溫差),對生物的適應與分布,竟有著相反的影響,論文登上Science(科學)。
過去學界僅注意年溫差(長期的氣候變異)對生物適應與分布的影響,對於短期氣候變異(如日溫差)如何影響生物分布,未有整合理論。但氣候變遷除溫度持續上升,氣候變異度以及極端氣候增加皆為重要特徵,生物如何適應氣候變異則未有巨觀的理論基礎,陳一菁助理教授等的研究彌補該項空缺,是相關機制研究繼續發展的重要里程碑。
沈延盛教授研究「奈米脂質體抗癌妥合併氟尿嘧啶和亞葉酸治療曾接受含健擇處方治療失敗後的轉移性胰腺癌(NAPOLI-1):一個全球性,隨機,開放性,第3期臨床試驗,登上The Lancet(刺絡針)。
胰臟癌,第四期病人一年存活率約20%,第一線化學藥物治療健擇(gemcitabine)對疾病控制率只有5個月左右,一旦失敗存活都短於三個月,沈延盛教授等臨床試驗使用的藥物(Nanoliposomal irinotecan)是台灣研發的奈米藥物,在健擇(gemcitabine)失敗後,再使用此藥物治療可再控制疾病6.1個月,第四期病人一年存活率可以增加至50%,效果顯著,美國FDA於2015年9月快速通過藥物上市,台灣TFDA亦於同時通過藥物上市,此為近年全球治療胰臟癌臨床試驗成績最好的。
郭宗枋教授研究論文「溶液製程金屬氧化物電荷傳輸層於提升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環境穩定性」,登上Nature Nanotechnology(自然奈米科技)。
郭宗枋教授的研究,為全球首創以高穩定、可溶液製程、全無機金屬氧化物的電機界面層結構,製作高效率、環境穩定性佳的新穎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可以搭配現金已發展成熟的半導體科技技術,奠定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於未來可能商業化量產製程的基本元件結構。
Michael W.Hughes助理教授對於「毛囊幹細胞藉由群聚感應主導毛髮的再生」的研究,登上細胞(Cell)。
以往再生醫學研究,對於皮膚如何感受及調控傷口修復的機制並不十分清楚。但研究論文指出,皮膚受傷時,毛囊會群聚感應環境的變化,參與傷口修復,目的為決定修復機制應如何啟動。受傷程度輕微,只有少數毛囊回應之,情況嚴重時,將會有一大群的毛囊群集反應,此感應機制可用於調控皮膚損傷後的再生,及量身訂做適當的修復反應以滿足特定損傷的需要。
張定宗教授發表「口服坦克干合併速威干治療基因1b型C型肝炎病毒:一項多國多中心第三期臨床試驗」登上The Lancet(刺絡針)。
研究顯示,以口服坦克干合併速威干治療基因1b型C型肝炎病毒半年,在205位未接受任何藥物治療的病患, 90%達到持續病毒反應之療效;205位對干擾素不反應之病患,有82%達到持續病毒反應之療效;在235位對干擾素不耐受的病患,有82%達到持續病毒反應之療效。證明使用坦克干合併速威干治療C型肝炎病患,進入了無干擾素及無雷巴威林治療的時代。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