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幽門桿菌
人的胃裡是否存在著細菌?胃那麼酸微生物怎麼可能在那兒生存?1954年Palmer分析1140個胃黏膜組織,試圖釐清這個擾人的問題。結果他並沒有找到任何螺旋菌,於是他斷定所發現的都是污染菌,很可能是取組織時被口腔的菌叢所干擾。Palmer的研究成果確立了一個教條「人的胃裡不可能有細菌存活」。接下來的20年根本沒人對「胃中有細菌」這個議題感興趣,諷刺地,幽門桿菌的研究也因此延宕了至少30年,直到Robin Warren和Barry Marshall的崛起。
Robin Warren and CLO,1981年
西澳皇家伯斯醫院的病理學家Robin Warren說:「1979年6月11日,一如往常我持續觀察活動性慢性胃炎的組織切片。突然間我注意到一個不尋常的現象﹣胃黏膜表面有藍線。高倍鏡頭下我看到很多微小的細菌」。與Robin 同是西澳皇家伯斯醫院的Barry Marshall醫師得到2005 Nobel Prize 時回憶說:「當Robin把組織切片拿給我看,我接受了他的說法。我非常感興趣Robin所見的細菌,我們認為這是類似Campylobacter的新菌種(Campylobacter-like organisms; CLO)」。所以Robin Warren 應是最早確定看到幽門桿菌的學者,其敏銳的觀察與對科學事實之堅定信仰,不只最終克服令人沮喪的根深蒂固Palmer教條,造福人類消化性潰瘍之診治;其個人研究思考之堅定信仰,足為科學工作者之無價典範。

獲得 2005年諾貝爾生理醫學獎的華倫(左)及馬歇爾(右)
發表研究成果之挫敗,1983年6月
「第一篇文章,在1983年1月投稿到The Lancet; 1983年6月接受刊登(圖一)」。然而「1983年在伯斯一場澳洲胃腸科學會議,Warren和Marshall於2月寫了一篇摘要投稿,原以為應該是十拿九穩的,沒想到這篇曠世傑作居然被學會大老退稿」。前人的經驗值得所謂"資深之權威們"引為戒慎,幽門桿菌研究卓然引人入勝,其發現歷史更足以發人深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