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鷹架輔助與客製化導向之網路學生出題學習系統
國立成功大學社會科學院教育研究所教授兼所長
|
|
|
|
| |
|
壹、緒論
考量現有課室多強調教師出題/學生練習的制式教學模式,基於訊息處理、後設認知與自我調整學習等理論,「學生出題」策略應能對使用者各層次思維能力及認知基模發展有所助益。在同時參酌社會建構、認知衝突、批判思考與社會模仿等理論,並體認同儕互評與觀察學習應能促進高層次思考與學習能力,研究者研發一網路學生出題與論理學習系統(Question-Authoring And Reasoning Knowledge System,簡稱QuARKS),期提供學習者一問題擬定與解決、知識建構與整合、自我學習監督與評鑑、溝通互動與合作建構、批判思考能力啟發的高層次能力養成數位學習環境,並經由所從事之「出題」相關學習活動,個人與社群知識建構的歷程能仿物理界最小單位夸克(quarks)一樣地有系統的逐漸累積、擴展與連結。
貳、系統設計原則
QuARKS以學生出題為功能核心,目前建有各教育階段常用的題型類別,包括:是非、選擇、配合、填充、簡答、申論等。此外,考量文本形式之題目有時較無法真切呈現欲檢測的學科內容,QuARKS發揮數位科技多媒體優勢,允許學生於題目、答案、選項、說明等各部分,納入不同類型的多媒體檔案(如:圖形、動畫、聲音、影片等),以利強調視覺、語音辨識別能力的學科運用(如:語言、音樂、藝術等)。
雖然已有理論與實證研究支持「學生出題」策略對學習能力發展的潛能,經由筆者的調查研究發現,台灣多數學生在正式課室內鮮有出題的相關經驗、多不慣從事出題活動、多認為出題為一件困難的學習活動等現象,故如何提供一個能輔助學生出題歷程的學習環境,以利出題策略於傳統課室的推廣與採納,將為一重要課題。
感知數位網路眾多的優勢與特質(包括:立即性、可調整性、多媒體、無平台/時空限制、可匿名性、資料儲存量、資料處理量與速度、多點連結性、可自動化等),QuARKS強調能支援不同教師於大班課室實施學生出題策略的設計,並以「鷹架輔助」與「客製化」為系統的兩大設計原則。
一、「鷹架輔助」設計原則
QuARKS採納Lin et al. (1999)提出的理論架構,以為研發系統內支持個人意義與知識建構、重組的各類鷹架設計基礎,分別以Lin et al. (1999) reflective social discourse, process prompts (參見圖一), process displays(參見圖二), and process models等四大向度,設計不同類別的輔助功能,以期降低學生出題活動初階可能產生的認知負荷與非正向之情意反應。
圖一:題幹導引與範例 圖二:過程呈現
二、「客製化」設計原則
經由研究者過去與教師、學生的實際互動經驗,了解不同情境將會有不同的支援需求,故如何提供一個能配合教師/學生/學科/教學事件等因時、地、人不同特性與需求的系統,設計具彈性與可調整性之客製化系統為QuARKS的另一重點。
不同於國際間已有系統所採用的固定、一統性之介面設計概念,QuARKS特增加以下向度的可調整性,以符合客製化原則之實踐:
- 出題題型或題組
- 開放功能與組合
- 評題標準
- 多元評題互動模式
- 題幹導引與參考題目
- 優質題目瀏覽
- 線上排行榜類型與條件
- 正式題目進入門檻條件
- 使用者姓名顯示方式
參、網路學生出題學習系統之輔助性評估與其對學生出題之學習潛能影響研究
為評估所研發之系統功能對學習出題活動的學習輔助性,研究者經由實際課室整合運用,配合教學目標與學習階段,收集使用觀感與態度。此外,參酌科技接受模式理論與相關實證研究,感知有用性對科技採納與擴散有顯著影響,研究者同時探討使用者感知系統學習輔助性與學生出題活動對學習潛能之關係。
整體而言,資料分析結果支持研究者研發系統與功能對學生出題活動的輔助性;此外,目前國際間尚未整合納入學生出題學習系統之特有功能,包括:題幹導引與參考題目、優質題目瀏覽、多元評題模式、使用者姓名顯示方式等,多被使用者認可為高輔助性之功能設計。最後,學生態度支持學習輔助性對學生出題活動有顯著的預測效果。
*欲見詳細參考書目,煩參閱原文或連絡本文通訊作者。
|
|
|
| | |
|
|
|
|
|
 |
|